新闻动态

抗战时期的海外留学政策,你知道几个?

2021年11月05日 17:14 新文化生活报 点击:[]

抗战时期的海外留学政策

一、

卢沟桥事变 后,中日战争全面爆发。国民政府有关留学生派遣的政策也发生了变化,抗战初期,由于国内处于战时非常状态,国民政府出于节约外汇的考虑,严格限制出国留学。

1938年4月,在国民党临时全国代表大会上通过的《战时各级教育实施方案纲要》中,提出“改订留学制度,务使今后留学之派遣,成为整个教育计划之一部分,对于私费留学,亦应加以相当之统制,革除过去分歧放任之积弊”。

1938年6月公布的由教育部与财政部会商拟订的《限制留学暂行办法》共有四条,其中规定“凡选派公费留学生及志愿留学生,研究科目一律以军、工、理、医各科有关军事、国防为目前急切需要者为限”。

1939年4月,中国国民党五届六中全会通过了《修正限制留学暂行办法》,其中规定:在抗战期内,公费留学生非经特许,—律暂缓派遣,自费留学生除有国外奖学金或其他外汇补助费,无需请购外汇外,一律暂缓出国。已在国外的公费生,所学科目非军,工、理、医而出国已满三年者,应立即回国,已在国外的自费留学生,除成绩特别优良者外,无论学习何种科目,一律不给外汇。

直到1943年3月,蒋介石发表《中国之命运》,预计战后十年内所需50万高级人才,如果全部由国内大学培养则受设备、师资之限制,必会产生供求矛盾,因此蒋介石认为:"以后对于留学生之派遣,应造十年计划,估计理工各部门高中低各级干部所需之数目,拟具整个方案为要。”据此,教育部拟定了《留学教育方案》及《三十二年度教育部派遣公费留学英美计划大纲》,经济部制定了《选派国外工矿实习人员办法》,交通部制定了《派遣国外学习生办法》。

与此同时,国民政府大力捉倡自费出国留学,于1943年12月举行了第一届自费留学考试。自此到解放战争结束,每年都有大批公费生、自费生出国留学,留学教育再次兴盛。

二、

抗战时期,派遣留学生不外乎以下几种途径:

1、庚款留学

1908年,美国首先退还一部分庚子赔款作为设立清华学校及选派留学生留学美国的经费,开始了中国近代史上“庚款兴学”的历史。之后,英、法、荷、比等国相继利用一部分庚款办理留学事务,客观上为中国培养了一批人才。

1929年以后,清华庚款留学停止大量的选送,但仍设置若干公费留美考试,录取前17名庚款留学生。

到了1939年7月,清华大学本拟定继续举办第六届公费考试,因战争而停辍,直到 1943年,才举行第六届清华留美公费考试,录取32名。

2、利用盟国提供的奖学金留学

珍珠港事件后,美国参战。为了加强同盟国之间的联系,英美等国向中国政府提供若干留学奖学金。

1942年,英国文化委员会设置了10名中国留学生奖学金名额。1943年,英国文化协会及英国工业协会提供39名研究生、 31名实习生赴英国研究及实习的名额。

1944年,英国文化委员会提供各科奖学金研究生60名,英国工业协会提供理工科奖学金实习生69名,美国麻省理工等五所大学提供工科奖学金研究生41名,美国万国农具公司捉供奖学金20人,英国Allan HanBUty ltd等五家公司设置药剂学奖学金5名,共计195名公派留学生名额。

于是,教育部于1940年12月在重庆,成都、昆明、贵阳、西安、兰州等处分别进行考试,选派人员出国留学。这次考试科目笔试分普通科目及专门科目两种。

普通科分别应试三民主义及本国史地,国文及英文,专门科目各门应试两种考试,依各学科性质而定。此外,考生还要进行口试,口试主要考察学生的英语表达能力。同一时期,美国蚕丝学会及密歇根大学等赠中华农学会奖学金14名,由该会初选后送教育部复试,连同以上195名学生,在1945年3月集中于重庆青木关参加教育部选派出国学习讲习会后,于1945年4月结业陆续出国。

从1943年一1946年,美国政府提供总统紧急金额,由国务院主办,邀请中国学验俱丰的专家40余人参加美国各机关、学校、实验所与工厂对于最新的发明与技术的研究与实地考察。

1943年,美国国务院邀请中国中央大学、西南联大、四川大学、云南大学各派1名教授赴美讲学。教育部选派金岳霖、费孝通等教授前往。

1944年,教育部选派萨本栋、陈序经等教授赴美讲学,1945年,又有梅贻宝、严济慈等教授赴美讲学。

3、同盟国之间交换留学生

二战期间,同盟国为加强彼此文化联系,借以推进彼此间的了解,在同盟国之间常有互换留学生之举措。

1942年,印度外长顾问沙金特来华访问,回国后建议两国互换学生10名。印度派遣来的留学生分配在中央大学、西南联合大学等校,中国政府派遣的留学生被分配在印度各大学或研究所。

1943年,土耳其政府建议与国民政府交换留学生10名。伊朗政府也建议国民政府派遣伊斯兰教学生赴该国的石油公司实习。

1944年,加拿大提供了4名医科奖学金名额,因战争而未实现。

4、政府各部选派出国留学

据《关于三十二年度派遣国外学习人员计划案》,派遣学习人员名额分配如下:教育部研究员85名,经济部考察员20名、实习人员170名:中央研究院研究员10名,交通部考察员60名、实习人员225名;军政部考察员10名、实习员20名。1944年,国民政府在租借法案C,E,F项下抉政府各机关工作人员中挑选人员赴美学习共达1200人。

5、自费留载

抗战时期教育部于1943年举行了“第一届自费留学考试”。战前自费留学不需要正式考试,只要在出国前筹足留学期间的垒鄯费用,并请国内殷实商号或有固定职业能负责该生经济和行为者作担保人即可。

为适应战后建设需要,教育部于1943年举行了首届自费留学考试,考试分文科与实科两大类。

文科分25个专业,实科分36个专业。当年应考人数751人,除生理、天文、兽医、水产和公民训育5个专业无人应考外,其余56个专业均有人应考,最后录取327人,于1944年秋陆续赴美。

抗战时期由于时局动荡,加上国民政府出于能节约外汇开支的考虑,使得这一时期派遣留学生规模骤减。但这一时期一系列有关留学教育的法规、制度,则有助于规范当时的留学教育,使留学教育的质量得到了保证。

版权说明:本文章旨在分享抗战时期的留学政策,如有侵权,请联系小编进行删除!


上一条:国际合作与交流中心关于选派学生赴韩国国立公州大学交换学习的通知 下一条:校领导带队赴内蒙古财经大学调研国际合作与交流工作

关闭